11月12日,珠海中院召開紀念《行政訴訟法》實施三十周年座談會,邀請市人大常委會、市政協、市檢察院對依法行政具有監督職能的機關的部門負責人,市司法局等部分行政機關相關負責人、高校教授、律師代表等,就“完善行政訴訟機制,切實化解官民爭議”進行交流探討。
行政訴訟30年概況
座談會上,市中院行政庭通報了全市行政訴訟30年概況及“珠海法院依法保護與規范行政訴權十大案例”發布情況。30年來,全市法院受理各類一審行政訴訟案件5480件,受理行政機關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的非訴行審案件6570件,其中判決行政機關敗訴的案件510件,敗訴率為9.6%,低于全省行政機關敗訴率。
“民告官”,是一件件案件,也是一項訴訟制度。從1990年10月1日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》正式實施至今,行政訴訟已成為展示珠海法治政府建設的“新常態”。原告從“不敢告”“不愿告”到“積極運用行政訴訟表達訴求”,行政救濟渠道日益暢通。兩級法院受理的一審行政案件,在三個十年中呈跨越式增長,第一個十年收案183件,第二個十年收案1417件,第三個十年(至今年10月底)收案3880件。行政訴訟案件的分布領域從公安、工商、稅務擴展到我市近三十多個行政管理領域。其中,城鄉建設、自然資源、勞動與社會保障領域涉民生案件收案數量已經居前三。行政機關從害怕“民告官”到自覺接受司法監督,行政應訴水平穩步提升。2015年新修訂的《行政訴訟法》施行后,市政府及時出臺《珠海市行政機關應訴工作規則》,各級各部門負責人積極出庭應訴。法院行政審判從默默無聞到舉足輕重,行政審判已經成為法治政府建設的生力軍。珠海法院積極探索“判調結合”的爭議解決模式。30年來,珠海法院在扎根審判業務的同時,還卓有成效地開展司法建議工作,且取得司法實踐與審判調研相得益彰的效果。
與會人員充分肯定珠海法院行政審判對促進依法行政、加快法治政府建設的保障作用,并圍繞珠海行政訴訟的過去與未來、珠海法院依法保護與規范行政訴權十大案例、“裁執分離”工作、實質性化解官民糾紛等展開交流,對珠海行政審判工作提出意見建議。
來源: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